《中国考试》2023年第2期目次 全球热讯
专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进中国式教育考试现代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论中国传统考试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建设中国式考试现代化的文化视角
胡向东(1-10)
试论外语考试的中国式现代化
刘建达 杨满珍(11-18)
我国教育考试现代化面临的五个方面挑战
杨志明 陈一龙 徐庆树(19-24)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监测的治理机制及责任网络构建
李明磊(25-32)
指向学校课程建设的评价:特征、挑战与优化
玄兆丹 王嘉悦 李凌艳(33-41)
专题:《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应用
基于文本特征的英语写作评分指标模型创建及应用
董记华 董帅 王昊(42-48)
基于《量表》的高中英语记叙文写作评分量表的构建及教学应用
赵娟 钱星妍(49-55)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应用研究的现状及启示
郑明明 吴莎(56-63)
教育质量监测
体育课程实施对四年级学生数学学业成就的影响——基于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的实证研究
王烨晖 张亦梅 朱芷滢 林萱 李佑发(64-72)
美国学校评价问责政策可操作性特征分析
任春荣 辛涛(73-84)
考试文化
清代科举议中的“随场去取”设想
周倩(85-94)
论 文 摘 要
论中国传统考试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建设中国式考试现代化的文化视角
摘要: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考试文化。以人本主义为其哲学基础,与“读书做官”这一获得广泛社会认同的价值取向相对应,以建设贤人政治、倡导知识本位为价值取向,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设考原则,是中国传统考试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传统考试文化蕴含着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的再生力和能动的适应力,即使在经济机制发生变化后,仍表现出重要的现代价值,在当代社会得以传承与扩布,并与新的社会形态的价值体系相融合。通过对传统考试文化进行分析、衡估、选择、改造、扬弃和辩证转化,可以实现传统考试文化的话语系统、核心内容和作用定位在当代的创造性转换,为中国式考试现代化筑牢价值根基。
关键词:考试文化;中国式现代化;考试现代化;创造性转换
试论外语考试的中国式现代化
摘要:包括外语考试在内的教育考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外语考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阐述我国外语考试现代化应体现中国特色,包括外语考试理念和内容的现代化、外语考试技术的现代化、外语考试管理的现代化等。同时,应重视档案袋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抓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推进我国外语能力综合评价现代化。
关键词:教育考试现代化;外语考试;教育考试改革;形成性评价;档案袋评价
我国教育考试现代化面临的五个方面挑战
摘要:教育考试现代化是建设教育强国、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教育考试现代化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结合国际考试行业的现代化经验和我国考试实践,着重讨论考试公平、理论创新、技术应用、行业标准与运作机制、基础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5个方面问题,提出应更新考试公平的认知观念以妥善应对公平性疑问、构建权威行业标准以确保考试质量、建立激励机制以推动理论创新和技术应用、加强心理计量学学科建设以促进考试专业人才培养等路径建议。
关键词:考试现代化;考试公平性;考试行业;考试技术;心理计量学
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监测的治理机制及责任网络构建
摘要:建立高等教育评估监测治理机制是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制度改革的重要支撑。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监测面临着统归教育督导体制、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的宏观制度变革。在改革进程中,高等教育评估监测应完善政府分级治理,健全社会组织参与机制,建立专业机构跨区域运作机制,构建服务准市场机制。为应对潜在的治理失灵,高等教育评估监测应深入推进改革,规范并明晰各相关主体的治理责任,构建更加全面的责任网络。政府、高校与社会应协同发挥治理效能,共同推进高等教育评估监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教育评价改革;高等教育治理;高等教育评估;高等教育改革
指向学校课程建设的评价:特征、挑战与优化
摘要:指向学校课程建设的评价在评价目的上摒弃“唯结果”导向,评价内容和标准注重理论引领与基层实践有机结合,评价过程鼓励多元主体对话、协商和理解。指向学校课程建设的评价面临多重挑战,即被动式评价开展频繁、规范性评价相对缺失、专业性评价较为匮乏。指向学校课程建设评价的优化策略包括明确课程评价的方向与制度保障、构建课程建设评价闭环、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
关键词:课程评价;课程建设;评价主体;第三方评价
基于文本特征的英语写作评分指标模型创建及应用
摘要:以《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为依据,运用语料库方法构建基于文本特征的英语写作评分指标模型,结合学生的作文检验其有效性。研究发现:1)7个维度28项测量指标对评价学生的作文水平具有较高的效度;2)在检测的有效指标中,复杂词汇、文章可读性及文章逻辑连贯性更能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3)高分组与低分组学生在使用复杂句式、复杂词汇、文章可读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文本特征的英语写作评分指标模型可以为大规模英语作文自动评分提供实证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课堂写作测试;中国英语等级量表;写作能力;语料库
基于《量表》的高中英语记叙文写作评分量表的构建及教学应用
摘要:聚焦《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的书面叙述能力、书面表达策略等子量表,对量表中与记叙文写作相关的评价维度和具体描述语进行筛选和提炼,形成以内容、叙述、语言为主要评价维度,以文体特征、主题叙述、人物、事件、词汇、句式、语法、修辞、衔接为具体评价指标的记叙文写作评分量表。将量表应用于记叙文写作教学实践发现,基于量表的记叙文写作评价干预能显著提升学生在内容和叙述维度上的写作表现,增强学生在学习和评价中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写作评分;英语写作;评分量表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应用研究的现状及启示
摘要:为了调查《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自2018年发布以来的应用研究进展情况,采用系统文献分析方法,对2018—2021年中英文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相关主题研究论文进行筛选和分析,并与应用预期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应用研究数量逐渐增多,在分项能力、量表级别、研究方法等方面呈现类别分布广泛特点;研究内容涵盖学生自评、考试对接、评分量表研制、课堂测评、考试解读、教学研究等多个专题。量表应用研究状况与发布之初的预期基本相符,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较少。《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后续研究应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扩大研究对象。
关键词: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语言能力标准;语言能力量表
体育课程实施对四年级学生数学学业成就的影响——基于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的实证研究
摘要:在国家积极推进“五育并举”的背景下,当前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忽视体育的问题。本研究使用2015年我国义务教育质量数学和体育健康的监测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我国小学体育课程实施对四年级学生数学学业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小学体育课程实施对学生数学学业具有促进作用,体育课程实施可以通过改善学生心肺功能而促进学生数学成绩,体育课程实施可以通过作用于健康生活方式-数学兴趣对学生的数学成绩产生促进作用。学校应当高度重视体育课程实施,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发挥体育教育在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育质量监测;五育并举;体育课程;数学学业
美国学校评价问责政策可操作性特征分析
摘要:国家层面的教育评价改革理念转化为地方实践,需要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工具指导和支持评价实践者的行动。美国学校评价问责政策及其实践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分析发现:1)美国学校评价问责政策以教育法案的公平和质量理念为目标层层分解,明确操作办法,在政策设计上坚持以统一标准和循证决策为基本原则,评价指标内容动静结合,评价对象细化界定,确保少数群体不被总体所淹没;2)实施方案设定分阶段任务表作为评价问责的依据,指标内涵和算法严谨具体,避免了背离理念或者虚化误解等问题;3)评价结果的使用有清晰的职责分工和流程规定。政策的可操作性促进了政策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因政策局限性而导致一些负面社会问题,如破坏师生、家校信任关系等。美国的经验对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启示是:在落实评价改革任务时要强化政策的可操作性,丰富政策目标和术语的定义说明,加强科研力量的支持。
关键词:教育评价改革;学校评价;学校问责;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学生评价
清代科举议中的“随场去取”设想
摘要:“随场去取”是以分场阅卷、层递入围为主要内容的科举录取方法,其思想源头可追溯至北宋欧阳修。相比多场合校,“随场去取”更利于减轻工作量、鉴别真才和平衡场次。清前期,为纠正偏重头场的不良科举风气,士人呼吁重拾“随场去取”,还提出要改进欧阳修的方案,以“定额取士”取代“去七等人”之法,可行性显著增强。经历雍乾时期的短暂沉寂,至嘉道以降,“随场去取”诉求再炽。以陈澧为代表的士人不仅着力丰富“随场去取”的形式,还提出“定额取士”的实施细则。清末,受陈澧影响,张之洞力倡“随场去取”,并将其纳入科举新章草案;然而,张的方案对关键参数“定额倍数”设置不合理,仍未能解决偏重头场的问题,其方案最终流产。清代科举议虽不乏“随场去取”的设想,但始终缺少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使得这一良法最终未能付诸实践。
关键词:科举考试;清代科举议;随场去取;定额取士
“《中国考试》杂志”
学习强国号
需要本期杂志可长按二维码识别购买